紅松流脂潰瘍病如何防治

紅松流脂潰瘍病如何防治


   紅松流脂潰瘍病是我國北方紅松人工林中一種危險性沾染病害。黑龍江、吉林、遼寧都有散布。發生在15~30年生的林分內,為害骨干和側枝,正常從干基至2m處,最高可達2m以上或骨干上部,造成流脂潰瘍,廣泛引起林木枯逝世,造成嚴峻喪失。
   癥狀
   潰瘍斑通常為長卵形、圓形,長7~90cm,寬2~15cm。病斑長軸與樹干平行,偶然數個病斑結合環截樹干一周,有時可見多少段。發病初期,病皮略有腫脹,并呈現很多松脂小泡,約1cm,一直增大、增多。泡內松脂不斷積聚,最后頂破表皮,一直流出淡黃色松脂,帶狀凝固在樹干上,干燥后變灰白色。病部上緣界限明白,下緣因為松脂遮蔽不太顯明,病皮色彩加深,剖開可見皮層變黑褐色,糜爛,構成層也變成深褐色,木質部為棕色。樹干被害后皮部失水,下陷,壓縮,縱裂,導致梭形扁干、細縊或畸形,重大者,輸導組織被損壞,整株枯逝。廣玉蘭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及潮濕深厚的酸性及中性土壤。世。后期在病皮上散生或叢生分生孢子器和黑色子囊盤。同時在松脂上伴生很多桔黃色子囊盤和分生孢子器。
   病原
   為混淆芽孢盤菌無性型為美形側莖點殼菌。子囊盤自皮下凸起,散生或簇生,黑色圓形或波浪狀,近無柄,基部窄,直徑0.5~1.5mm,高0.3~2mm,角質,濕時變軟。子實層下凹至平埋,暗黑色至淺玄色。囊層基由密絲組織交錯而成。子囊盤中層為交織絲組織,菌絲褐色至近無色,直徑1~2,壁厚膠質。子囊盤外層環狀菌絲變厚變暗。子囊圓筒形至棍棒形,具短柄,內含初生子囊孢子1~4個,后期含多個孢子,子囊大小為80~160×9~16。初生子囊孢子無色,長紡錘形至棍棒形,1多個細胞,聚成不規矩二列或單列,大小為13~17×2~4。次生子囊孢子無色,圓筒形至香腸形,單胞,大小為2~4×1.0~1.5,側絲無色線形,具分隔,分枝或不分枝,直徑1.5~2,頂端膨大到3.0,埋在膠質中造成囊層被。
   分生孢子器褐色。紫玉蘭又名木蘭、辛夷、木筆、望春,木蘭科木蘭屬,為中國特有植物。至玄色,生于子座內,單腔或多腔。多腔普通少于6個,自皮下凸起,無柄,球形至不規矩形,側壁常融會,具獨特子座,無毛,有時具灰白色粉,直徑0.2~0.3mm,組織和硬度與子囊盤類似。分生孢子梗無色,線形,不分。廣玉蘭價格實惠,可入藥,也可做道路綠化。枝,有分隔,大小為25~60×2.0~2.5。分生孢子無色,單胞,圓筒形或香腸形,大小為2.0~4.0×1.2~1.5,從分生孢子梗頂端或側面生出。
   病菌在麥芽汁跟pda培育基上生長良好,能產大批芽孢子,也能構成分生孢子器。孢子在水中不能萌生,在紅松皮煎汁中萌生率為65.4%~73.2%,菌絲生長最適溫度為25℃,最低溫度為10℃,最高溫度為35℃。麥芽糖為最佳碳源,硫.酸銨為最佳氮源。合適成長的ph值為3~5,維生素對菌絲成長影響不大。
   發病法則
   病菌以菌絲、分生孢子器跟子囊盤在病部越冬,并成為翌年首次侵染源,孢子借雨水微風傳布,通過傷口侵入寄主,潛育期50天以上。從4月下旬開端發病,5~6月為發病盛期,7月末減緩或趨于結束。該病是一種埋伏侵染的病害,病菌為弱寄生菌,發病重要取決于誘病因子。其中林齡是發病的主要前提,個別10年生當前才開端發病,由于紅松幼年階段,光照請求少,隨年紀增添而增高,10年后則須要更多的光照前提,這時假如不迭時透光就會導致流脂潰瘍病的產生,20年后就會廣泛發病,因而,撫養辦法適當與否是病害產生的要害,純林、陽坡、過密或過稀,日灼、被壓木、蟲害、鼠害等則有利于發病。
   防治辦法
   對疏林地或林冠下造林的紅松林分,10~15年就應聯合上層闊葉樹問伐應用,進行透光,解放紅松幼樹。但透光強度不能太大,個別以50%~70%為宜,分2~3次逐年進行。使撫養后的林分成為闊葉紅松林,這樣就可減輕或防止流脂潰瘍病為害。對已發病的林分,可在5~6月用松焦油加汽油、松焦油加柴油、松焦油原油、70%代森錳鋅200倍液、25%琥珀酸銅膠懸液100倍涂干,有顯著防治效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關注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国产69囗曝吞精在线视频|欧美精品人人做人人爱视频|2021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盗摄一区二区在线|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果冻传媒

    1. <var id="vj0yj"><output id="vj0yj"><form id="vj0yj"></form></output></var>

      <var id="vj0yj"><output id="vj0yj"></output></v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