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如何用聽診器聽胎心
孕婦不同狀態與胎動
一般情況下,每小時胎動不少于3次,12小時胎動不少于20次。但每個胎兒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就像出生的嬰兒和長大的寶寶一樣,有的寶寶好動,有的寶寶就比較安靜。另外,孕婦在安靜狀態時,會更多感到胎動,而在活動、工作、談話等注意力不集中在胎動的狀態下,會忽視胎動,較少感覺到胎動。所以,在你懷孕7個月前,計數胎動的意義都不是很大,只要感覺到有胎動就足夠了。如果寶寶還沒有到該讓你感到胎動的周齡,或比你預期的晚一些,都很正常。
只有當孕婦突然感覺胎動不正常,比如胎動突然停止、胎動明顯頻繁或伴隨其他異常表現,計數和關注胎動才有意義。一旦感覺異常,及時看醫生,注意是否有胎兒發育問題。
練習用聽診器聽胎兒心跳
類似鐘表“嘀嗒”聲的胎心律從孕18~20周開始,用聽診器可以經孕婦腹壁聽到胎兒心臟的搏動音。準爸爸媽媽可以練習著聽,進行胎心監護。胎兒心音呈雙音,第一音和第二音很接近,類似鐘表的“嘀嗒”聲,速度快而規律。孕24周前,胎兒心音多在臍下正中或偏左、偏右處聽到。
隔著肚皮聽胎心如同枕頭下放個機械小鬧表到了這個月末,醫生不再需要借助多普勒胎心聽診儀,才能聽到被放大的胎心了。用產科專用胎心聽診器,或胎心聽筒就可聽到胎心搏動;有經驗的醫生,也可用普通聽診器聽到胎心。
胎心搏動強而有力,節律快,聲如鐘擺。胎心搏動快慢與胎兒所處狀態關系密切(胎心的變異性)。胎兒清醒活動時,胎心增快;胎兒處于安靜睡眠狀態時,胎心減慢。胎心監護是用來判斷胎兒發育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健康的胎心,其搏動聲類似枕頭下放了一個機械小鬧表的聲音發現胎心音的醫學史胎兒在子宮內有胎心音,這個事實是一位名叫Marsar的法國人于1650年提出來的。但直到150年后,瑞士外科醫生Mayor用耳朵直接從腹部聽到胎心音,醫生們才承認胎心音的存在。
1819年法國內科醫生Laennec發明了用木材制作的鐘式聽診器,2年后開始應用這種木制鐘式聽診器,直接通過孕婦的腹部聽到了胎心搏動的聲音,轟動了世界。
從此以后,專家學者及醫生們經過不懈的努力,完善了胎心聽診器。20世紀初,Delee-Hillis胎心音專用聽診器問世。到了1964年,超聲多普勒效應的應用,讓醫生能夠更早地通過孕婦體表監測到胎心?,F在胎兒監護系統已相當發達,借助各種先進設備直觀觀察胎兒的生長發育為期不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