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恢復的重點是防治抑郁癥
外國人如何“坐月子”:產后恢復的重點是防治抑郁癥 今年5月2日上午英國凱特王妃誕下女嬰,9個半小時后就同威廉王子一同出現在公眾面前。她的這一舉動在當時引起了大量網友的吐槽,西方人為何不坐月子再次成為熱門話題。穿著時尚的凱特王妃不僅沒有好好休息“坐月子”,而且其一身衣著都違反了中國的“坐月子”習俗,觀察者網就曾歷數王妃的“不妥”之處:吹風、穿裙子、化妝、洗頭、洗澡、寶寶先見人。
在中國網友被凱特王妃震驚的同時,反過來這又震驚了美國人。很快美國《洛杉磯時報》就刊登了一篇文章,專門向美國民眾介紹了“月子”這一東方習俗,還采訪了數對中外夫婦,被采訪者大都表示收到了“文化沖擊”,那些對中國坐月子的外國產婦都對這一習俗感到費解或者不舒服。(詳情請看之前澎湃新聞的報道: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29752)由此看來,東西方在坐月子問題上確實有著不同看法與做法。
現代醫學里雖然沒有“月子”這一說法,但有一個與之相似的名詞叫產褥期(puerperium)。這6到8周是產婦身體與心理調適復原的時期,相應地,也就有產后保健此一說法。英文中的postnatal care,postpartum recovery,post birth recovery等指代的都是這個過程。因此對西方人來說,產后恢復也是必要的,只是做法和側重點與傳統坐月子未必相同。
美國衛生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下屬的女性健康辦公室(Office on Women’s Health),在其官網(www.womenshealth.gov)上設有“產后恢復”(recovering from birth)欄目,為產后6周的女性提供健康建議。該網站提醒產婦們在照顧寶寶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身體”和“情緒”兩方面的保健,產后的首要任務是休息,包括在生產后的第一天保持平靜,盡量躺下、與新生兒一起小憩,不要在家進行太多活動。
產婦在生產后可能面臨一系列的身體問題,如排出惡露、四肢腫脹、便秘等等,這些都需要產婦與醫生一起積極應對,通過合理的飲食與運動計劃來慢慢恢復健康的體重和身材。
該網站還提醒產婦,產后很可能會經歷一段情緒低落的時間,對此應保持耐心,但如果悲傷持續兩周以上應及時就醫,因為這很可能意味著產婦患上了產后抑郁癥(postpartum depression),女性在產后一年內都有可能遭遇此種疾病。
網站列舉了部分產后抑郁癥的征兆,如焦躁不安、沮喪、思慮過多、失眠、頭痛、胸痛、心悸等等,提醒產婦們一旦患病不要隱瞞,應及時治療。同時,該網站還提供專門的網頁介紹孕期與產后抑郁癥的癥狀與治療。事實上,產后抑郁癥防治一直都是西方產后保健的重點,在國外醫學界看來,產婦的情緒護理與身體護理同樣重要。
與美國衛生部女性健康辦公室的官網類似,美國最大的醫療健康服務網站WebMD,和全球最大的孕嬰資訊網站BabyCenter同樣開設了產后保健的專欄,提供起居、飲食、情緒、身體鍛煉等多方面的建議。以前者為例,WebMD提醒產后第一周很容易感覺疲勞,因此產婦應盡量和嬰兒一樣多睡覺,請家人朋友代勞瑣事和做飯。
產婦也可以來一些小的出門計劃,改變生活狀態以減緩疲勞。WebMD同樣關注了產后抑郁癥問題,網站建議產婦感到壓力時可以選擇和自己的寶寶一起散步,和其他的產婦一同參加鍛煉,或者選擇如瑜伽一類的運動來舒緩身心。
再如一份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提供給產婦們的產后護理指南,里面也提供了不少產后保健的建議,如補充大量液體,在分娩的24小時之后即可洗澡,請他人幫忙做家務等等。綜合以上這些網站、指南可以發現,西方人對于產后保健同樣非常重視,他們既關注產婦身體的變化和調養恢復,也注重產婦們良好情緒的維持和產后抑郁癥的防治。
許多產后保健都建議產婦和醫生保持聯系,在需要時盡快就醫,日?;顒右沧駨尼t囑。和中國傳統的坐月子類似,西方產婦們也被要求盡量休息,適度活動,加強營養,只是沒有如不能洗頭、不能洗澡、穿厚衣、緊閉門窗等禁忌。
在亞洲,中國之外的許多國家或民族同樣有著不同的產褥習俗。比如日本,正常的產婦在順產1天后、剖腹產3天后即可洗澡。印度人把食品和藥材按照冷熱分類,類似于中醫里的冷熱概念,懷孕時的產婦被認為是“熱的”,會吃一些如酥油、牛奶一類的冷性食物。和中國類似的是,分娩后的產婦也是被禁止冷水浴的。越南的產褥期習俗是,在產后的前三天用熱鹽水漱口,產后一星期用濕毛巾擦拭身體,之后產婦可以用熱水洗澡洗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