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側切后如何護理?
產婦的會陰發生撕裂后,其傷口的邊緣很不整齊。這樣不僅會使產婦的會陰傷口愈合時間延長,而且在傷口愈合后,也極易形成疤痕,從而使產婦在產后過性生活時有異物感。因此,若在產婦分娩時,能及時地做會陰側切術,就可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所以,在產婦自然分娩時,即使是順產,助產士也往往會在產婦的“下身”剪一刀。特別是在出現以下情況時,助產士更要為產婦做會陰側切術:
1. 產婦的會陰部彈性較差,陰道狹小或其會陰部有炎癥、水腫等情況時,需做會陰側切術。
2. 胎兒較大、胎頭位置不正或有產婦產力不足等情況時,會使胎頭在產婦的會陰處受阻而無法娩出。此時,需做會陰側切術(胎頭若在產道內停留時間過長,不但會使產婦骨盆底的肌肉發生損傷,還會使胎兒出現缺氧、甚至顱內出血等現象)。
3. 35歲以上的高齡初產婦,或者合并有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綜合癥的產婦分娩時,為了減少產婦的體力消耗、縮短產程、確保母嬰安全,當胎頭下降到產婦的會陰部時,便應做會陰側切術。
4. 當產婦的子宮頸口已開全,胎頭位置也較低,但胎兒卻出現了異常變化,如胎心過快、過慢,羊水混濁不清甚至混有胎兒的糞便時,說明胎兒已有明顯的缺氧癥狀。此時,因產婦需及早結束分娩,故應做會陰側切術。
5. 當產婦臨產時出現異常、需要實施產鉗助產或胎頭吸引器助產時,必須按常規實行會陰側切術。
有些產婦擔心做了會陰側切術后,會使陰道內的神經受損、會把縫合用的線結殘留在陰道內、使陰道變得松弛,從而影響產后的性生活。其實,這樣的擔心完全沒有必要。會陰側切術是在陰道外口(相當于時鐘上5點鐘的位置)做了1個幾厘米長的切口。這么小的切口,又及時地進行了縫合,很快就會愈合的。
側切后需要注意哪些?
1.多攝取高纖食物,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多補充水分,以避免便秘。如果婦女產后便秘,在解便時太過用力容易造成傷口再度裂傷。
2.保持外陰清潔以防感染。勤換衛生墊,避免惡露浸泡傷口,增加愈合困難度;每天消毒傷口,每次便后要用消毒棉由前向后擦拭外陰。
3.防止會陰切口拆線后裂開。產后早些下床活動,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喝魚湯、豬蹄湯等,不吃辛辣食物,保持排便通暢;產婦一旦發生便秘,不要屏氣用力,可用開塞露幫助通便;拆線后的幾天內,避免做用力下蹲動作,解便時先收會陰和臀部后再坐在馬桶上,以防會陰傷口裂開;坐位時身體重心偏向右側,避免傷口受壓使切口表皮錯開;避免摔倒或大腿過度外展使傷口再度裂開;不宜在傷口拆線當日出院,因傷口裂開多發生在拆線當天。文/余梅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