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被審美”,讓身體之美回歸身體

女性對身體之美的追求可謂由來已久。從古至今,女性身體的審美標準、對美的定義,都會隨著時代背景而發展變化。當下,女性在追求身體之美的過程里,反而很容易忽略掉“身體”這一本質。在“他者”的目光凝視下,女性對自己身體之美的認知及追求甚至會產生各種關于“美”的心理困擾和精神焦慮。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女性作為身體的主體,需要注重對身體本身的關注,回歸到真正關于“美”的愉悅之中。

■ 薛芮

在當代的身體審美之中,逐漸顯現出一種“身體缺失”的現象。也就是說,女性在追求身體之美的過程里,反而很容易忽略掉“身體”這一本質。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關乎現代性消費文化與父權文化傳統交織帶來的束縛。

女性身體審美的歷史發展

“身體”既是每個人日常生活的基礎,也是各人文學科研究的重點內容之一。在哲學話語中,身體是自然的、實踐的,同時也是技術化的。二十世紀后期,隨著西方資本主義消費文化和女性主義思想的發展,“身體”愈發多的涉及審美、性別、政治、文化、認同等問題。社會學家奧尼爾對人類存在的身體進行了兩種分類,一是生理的身體,一是交往的身體,前者主要是指身體關于“生殖”的自然屬性,后者則主要是指關于“美”的社會屬性。

女性對身體之美的追求可謂由來已久。據悉,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女性野蠻人就已經非常注重外表的“打扮”,對此,達爾文在《人類的由來》一書中還詳細描繪了她們的穿唇、紋身等身體裝飾。而女性身體審美的發展歷程是與人類社會的文明演進相關聯的。

顯然,在遠古社會,女性身體的審美主要以身體的自然屬性為標準,也就是以生殖繁衍為核心,“豐碩”“強悍”等審美意象體現出遠古人類面對未知的自然的進取心態;到了階級社會,父權文化制度下“男尊女卑”的社會關系又引導了女性身體“柔弱”甚至“病態”的審美取向。

從學界相關研究與大眾文化的媒體呈現中都不難看出,女性身體的審美在我國歷史的各個朝代間各有不同的崇尚:唐朝社會政治與經濟相對穩定繁盛,文化與科技的發展也帶來意識形態的開化,使女性身體(包括服飾裝飾等)的審美特征變為了豐滿與性感;從宋元至明清時期,女性身體又逐漸以削瘦陰柔為美。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女性身體的審美取向又逐漸以健康朝氣、中性美等元素為特征。從古至今,女性身體的審美標準、對美的定義,都會隨著時代背景而發展變化。并且,身體之美不僅關乎著縱向的時間變量,同時也橫跨了私人領域和公共領域,即,身體所代表的私人經驗也在某種程度上指涉著“他者”。這就令我們不得不思考:在當代消費文化和媒介干預的背景下,女性身體在公共領域下究竟是怎樣“被審美”的?

消費社會與大眾文化中的身體審美

自二十世紀消費文化與時尚產業迅速發展以來,身體開始成為重要的消費層面。女性在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層面都更加注重對身體表面的管理,試圖通過化妝、美容、整容等各種程度的身體改造計劃去塑造更有美感的身體。消費文化的興盛帶來了打造身體之美的更多途徑,既給予了身體的“解放”,卻也導致了身體的“異化”。

在消費社會,漂亮珍貴的衣服、新潮的發型發色、精致的妝容風格、亮眼的美甲藝術等,皆是女性群體的關注熱點,種種審美時尚都在通過女性的身體來展現消費性符碼。時尚可以被視為一種特定范式的模仿,也可以被視為個體尋求差異化的反映。在消費與時尚的驅使之下,構建于“身體”之上的各種行為系統都愈發的從初級生存需求演變為一種關乎“趣味”的表征,這種表征也成為一種文化資本的區隔。但事實上,時尚并不應僅僅存在于身體之上(如化妝、美白、瘦身、染發、整容等),而更多也應包括身體周圍,也即生活方式與價值理念等。

當女性身體審美與“消費”有關,也即必然與經濟資本和權力產生了聯系,就這樣,女性身體之美不斷被社會建構與生產。隨著媒體科技的高速發展,大眾文化,尤其是視覺文化對女性身體審美的影響愈發重大,女性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將媒體呈現的“理想身體”內化為自己的審美標準。大眾文化媒介能夠制造出關于女性身體審美的“標準”,當女性以這些被建構的“標準”來馴化自己的身體,被馴化的便不僅僅是“身體”本身,而是也包括了女性的主體性存在。那么,大眾媒介所制造的“標準”究竟由何而來?女性又該如何評價與呈現身體之美?

女性對身體的評估與呈現

在美學實踐中,性別思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性別作為美學實踐,最具影響力的闡述之一便是來自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別操演理論。在巴特勒來看,性(與性別)是由儀式化的、重復的行為產生的。女性對自己身體的評估與呈現,受到性別操演的規訓、男性凝視、性別角色期待等多維因素的影響。

從身體與規訓來說,女性身體審美既關系著社會規訓也關系著自我規訓。也就是說,女性對身體的塑造既可以來自自身的主動追求,也可以來自外在的社會壓力。關于“自身的主動追求”,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將自己的身體之美作為消費物或消費資本;而“外在的社會壓力”則主要指涉著大眾文化媒介等背景下的男權話語規訓。在男權話語凝視之下,女性的身體之美變成了被審查的對象,也就令女性潛移默化的默許了男性審美期待、默許了一種使自己被客體化的審美標準和價值理念。

著名存在主義學者西蒙·波伏娃曾說:女人不是天生為女人的,而是被后天造就為女人的。我國的歷史傳統中有明顯的父權文化色彩,在父權文化影響下,女性正是被性別刻板印象和性別角色的社會期待等建構為“女性”。

女性對自己身體之美的認知及追求就這樣在“他者”的目光下被不斷的干預,甚至會產生各種關于“美”的心理困擾和精神焦慮。然而,“身體”始終涉及著主體與客體的哲學范疇,身體美學應意在追求身心合一、主客相融。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女性作為身體的主體,需要注重對身體本身的關注,使對身體之美的追求從束縛與壓抑中抽離,回歸到真正關于“美”的愉悅之中。

(作者為北京林業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生)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關注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国产69囗曝吞精在线视频|欧美精品人人做人人爱视频|2021精品久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盗摄一区二区在线|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果冻传媒

    1. <var id="vj0yj"><output id="vj0yj"><form id="vj0yj"></form></output></var>

      <var id="vj0yj"><output id="vj0yj"></output></var>